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风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上林路003号
传真:029-38001688
电话:029-38001660
网址:www.frznzb.com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创新,其实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

创新,其实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

 2017-03-17  

在资本和技术都快速流动的当代社会,企业在“互联网+”的号召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浮躁的心态,相对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家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找下一个风口,而不是将资本和人力更多地投入产品的打磨和完善中去。专注,正是当下中国制造业尤为缺乏的一种品质。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总理对于工匠精神的强调,透露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高速增长、雄冠全球,但高能耗、低技术、低创新、低附加值却让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舞台上难以真正扬眉吐气。随着新常态下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 “中国制造”的市场贸易环境愈加困难,而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也正以“用脚投票”的方式,给予转型中的中国制造业越来越大的压力。此时,“工匠精神”理念的提出正是对“中国制造”崛起的召唤。

“德国制造”华丽转身的启示

“中国制造”曾经有过辉煌时期,但也不能否认,它一度却成为价格低廉、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不合格产品长期充斥市场,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殃及国产合格大品牌企业的产品销量。据悉,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制造业每年造成的直接质量损失逾2000亿元。

回顾世界历史, 德国人进入工业化后也经历过与今天中国类似的“山寨阶段”:向英、法学习,偷人家的技术,仿造人家的产品。为此,英国议会还特别在1887年8月23日通过对《商标法》的修改,要求所有进入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的德国进口货必须注明“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在当时实际上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色彩的符号。然而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经过历史锤炼的“德国制造”早已不再是假冒低等复制品的标签,而是随着西门子、奔驰、宝马、拜耳、汉高等品牌成了享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就其华丽转身的原因,离不开德国制造对每一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高度关注。德国产品更新换代并不快,几乎没有一个德国公司可以一夜暴富或是成为全球焦点,他们往往是专注某一个领域或是某一种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很少有“差公司”、“假货公司”,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隐形冠军”正是因为专业、专注的“工匠精神”,才使“德国制造”声名遐迩。

有鉴于此,培养“工匠精神”首先应该营造踏实不浮躁的企业经营氛围,培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其次,应该强化产品质量监察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后,应该打造专业平台,确立保障制度,利用制度保证,真正培养出一批专业、专注的技术工人。如此,才能促使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合格产品。

传统生产模式已经不合时宜

长期以来,国内制造业最擅长的竞争招式就是低成本、价格战,用越来越低的成本占领市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国人已经将生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国人对高品质商品的追求逐步成为主流。中国游客为什么要买日本马桶盖,因为日本马桶盖具有消毒、杀菌、加温、清洗等多种功能,对家庭成员的个人健康保护有重要作用。日本人在马桶盖上的功能及工艺设计满足了中国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从而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商品遭到国人疯抢。

中国制造业传统的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模式已经不合时宜,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消费行为由注重产品的单一的功能性朝着注重产品精细化、可靠性和极致体验的方向转变。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要跳出大规模制造和低成本分销的“落后”模式,注重消费需求升级,回归产品本身。“工匠”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定制,所以“工匠精神”的践行,需要调节生产模式和商业思维,必须以需求、市场为中心,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未来应根据实际需求的多样性,提供差异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有效的供给。

“工匠精神”呼唤制造工艺的精致化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曾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连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这一残酷现实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尽管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但整体素质还不高,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缺乏,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更重要的是,即使处于中低端,其精致化程度也不高,大多比较粗放。我们知道,德国数量众多的名牌企业靠的正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日本的“寿司之神”,正是基于五十多年对寿司的专注,才造就了其所做寿司“值得用一生去等待”的美誉。而中国制造业在把产品做精做细以及与此相关的精致化管理方面,同优秀的制造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远远没有形成成熟的现代工业文明的素养。在资本和技术都快速流动的当代社会,企业在“互联网+”的号召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浮躁的心态,相对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家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找下一个风口,而不是将资本和人力更多地投入产品的打磨和完善中去。专注,正是当下中国制造业尤为缺乏的一种品质。 

苹果设计师乔纳森认为,对于好产品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它来自于对每个细节的打磨和探究,它是基于一种将细节做到极致的欲望,是对此前的颠覆,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小米CEO雷军亦提出,“要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做到最好”。中国企业普遍过于浮躁,一味追求效益最大化,当年“海尔砸冰箱”就是一种对“工匠精神”的呼唤。这些都要求企业要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自己的产品抱有工匠的负责感和欣赏感,只有注重制造工艺的精致化,坚持做精品,中国制造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创造,中国品牌才能占领国际市场。

将创新成果真正运用到制造业中去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难得“四两拨千斤”的创新。只有具有工匠精神,设计研发人员才会对产品不断钻研思索,不停打磨探寻,在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才能有创新的技术和工艺出现。因为只有你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了解,才能够提升它、改进它,保证产品不断精益求精。因此,创新其实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小到对每一个工作环节高质高效的创造,大到一个新的产品、一种新的技术开发,都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并不意味着对思维的固化,而是对天马行空灵感的完美落实。

在“工匠精神”的作用下使创新更好地推动制造业发展,需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需要强化研究成果与制造能力的转化。通过扭转以往许多基础研究难以转化成现实制造业生产力的不利局面,缩小研发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加快技术转化速度;其次,需要促进先进制造业劳动力的发展,通过政企合作,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制造业各领域所需的“下一代”人才;最后,需要支持“制造创新机构”稳定持久发展,通过商业模式运用,打造“制造创新机构”的“生态系统”,将“产、学、研”紧密结合,铺就持续发展之路。 

总的来说,要使创新凭借“工匠精神”的助力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从研发、人才、制度三个方面持续加强,将创新成果真正地运用到制造业中去,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化、高端化。

来源:上海观察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3/30 11:16:49

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上林路003号 传真:029-38001688
电话:029-38001660 网址:www.frznzb.com
版权所有:风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陕ICP备08100197号